“温州制造”资本转型血泪故事
王跃进苦心经营25年的皮鞋帝国“霸力”之死,在“温州制造”商群中引发不小震动。
在其同行看来,2005年进军矿业之举,直接造成了王的事业衰败。
“如果主业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期望通过另一个不熟悉的行业来翻身,这个算盘打错了。”谢榕芳说,王“两条腿走路”的结果,最终连一条腿都无法保全。
“霸力”转型失败并非温州个案。由于资源市场受国际环境波动影响较大,周德文曾公开表示,温州投资矿产的老板中大约有70%的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这些“炒矿”的温商,绝大多数原先都从事传统制造业。
由于遭遇发展困境,越来越多的温商资本正从制造业中撤出。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矿产资源投资仍是温州老板的一大投资热点。
对于生产了全国10%-20%的鞋服,70%以上的剃须刀、锁具、眼镜,90%以上的打火机的“温州制造”而言,既有的产能过剩遭逢金融危机,使得企业平均利润严重下滑。
一名温商告诉记者,即使浙江60%的光缆企业关门,其剩余产能也足够全国所需。
“转型”之风随即席卷“温州制造”。浙商研究会会长杨轶清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温商转型有四种路径。
一是不放弃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品牌塑立和市场渠道开拓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投向与原有行业相关联的新兴制造业领域,比如最近兴起的新能源投资热;第三种转型其实是“转行”,温商对原所在行业或传统制造业失去信心,而转向风险更大,但投机利润更高的矿产、房地产等资产行业;第四种“转型”,就是涉足金融、创投等形式的资本运作。
据周德文估算,目前已经有近1400亿元温州民间资金涌入了创投领域,成立投资基金数量达到300多个。
“不少曾经做服装、五金、贸易等传统产业的老板,在经过近几年的制造业发展低谷之后,很多人卖掉了工厂,转型做创投。”
相比而言,一些温企的转型是出于提升产品附加值或企业利润的战略性主动转型,但像王跃进却属于对主业失去兴趣之后的“病急乱投医”。
“转型的前提,是要有资源,并对新行业足够熟悉。”一位鞋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矿山属于高风险行业,地方行业投资政策与市场环境波动的变数都很大。
谢榕芳告诉记者,当年王跃进决定进军矿业时,手头的富余资金并不多,而对新拓业态的投资环境也不熟悉。
谢榕芳向记者透露,在澳洲“暂避风头”的王跃进近日曾给她打过电话。“他正在考虑是否回来”。
王在广西的矿山仍在运作之中。其矿业公司的一名人士称,目前公司副总正主操经营管理全局。王跃进仍在期待铁矿价格大幅上涨能令其翻身。
“目前的宏观形势,对于温州资本和企业家来说非常关键。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生存发展处境很难,一方面各种投资诱惑很多。”杨轶清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