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前天最后裁定:驳回申请人湖北东星集团有限公司破产重整的申请。东星航空终于还是没能逃脱成为国内首家破产的航空公司的命运。众多债权人挽救这家民营航空公司的努力至此被迫终止。
东星航空破产,固然有企业本身经营理念、成本控制及其他管理因素导致的问题,看似是市场规律下无可避免的自然产物,却也要看到其背后存在的诸多先天不利因素:缺乏足够政策支持的资产重组,相较其他国有航空公司的结构性调整,自然也就难以获得银行信贷、外来资本甚至地方政府的青睐;与实力强大且有行政扶持的国有航空公司竞争,本身就处于不平等起跑线,也无法享受国有航空公司固有的历史红利;在高投入、高风险的航空领域,价格竞争、政策竞争以及面对无形的国有航空公司市场联盟,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民营航空胎死腹中,也就成为意料之中的结果。
在国营为主导的航空领域,民众与舆论是多么期待有类似东星航空之类的民营企业,能够成为激活一潭静水的鲶鱼,从发展方向、多元化经营、市场竞争策略上创造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活力,让航空业在市场轨道上一路疾行、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因此,东星航空破产后,我期望不会迎来“国进民退”的回潮。
可以说,发展速度惊人、潜力巨大的中国航空,正面临着一个方向性选择的关键时刻。如果重返国有航空公司一统天下的旧有格局,消费者可以设想的就是航空费用居高不下,国有航空公司虽然身躯庞大,却又因机制和独立性的原因,市场竞争度特别是市场认可度亟待提升。而如果满足于背靠政策大山的路径依赖,国有航空公司就会在市场行情一帆风顺时,动辄以提价或价格垄断联盟,切割消费者更多权益,反之出现诸如原油成本上涨的经营困境,则动辄以政策性亏损要求政策性补贴——前一阵几大国有航空公司要求发改委恢复燃油附加费就是突出的一例。
中国各个经济领域在一种与全球市场经济接轨的社会制度中发展,在规范健全的政策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孕育,交易障碍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减低,成本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控制,产业利益和消费者权益也才能得到可靠的保护,这代表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政府理当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开放姿态和进取的诉求。
“国进民退”不可回潮,在石油、煤矿、房地产、教育、医疗等领域,尤其需要强调。检视昨天的三条热门新闻——卫生部要求各地重新配置调整医疗机构、缩小城乡差距;发改委要求审慎出台油价调价方案,勿集中提价;国务院强调要抑制部分行业重复建设。三条新闻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涉及经济领域对于民营、外资等多元资本开放程度究竟如何。笔者以为,只有进一步加大开放领域,通过引进民营、外资,明晰产权界定,强化竞争态势,才能为该行业竞争过程中的产权流转、资产融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制度性基础,确保市场秩序和民众经济权利以及其他各项权利的积极实现,消弭国有企业过度集中下的排斥效率、盲目扩张、让政府及全体纳税人埋单等积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