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刘树成:尊重经济规律才能成功驾驭宏观经济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1/6/28 10:52:59   
>> 相关新闻链接
·边绪宝:当前紧缩力度与经济状况基本适配 ·吴晓灵:我国不存在滞涨风险
·叶檀:全球陷入通胀无牛市困境 ·吴晓灵:未上市股权基金纳入监管范畴是基金法修改
·魏加宁:如通胀低于4% 经济有望实现软着落 ·“十二五”末央企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超60%
·屠光绍廖岷“合唱”二总部 对监管者提出新要求 ·中国国家债务是否存在低估?
·央行相关人士称人民币FDI试点禁入地产和金融业 ·交通部:收费公路清理不会“走过场”

  相关链接

  19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据刘树成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和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在宏观调控两大政策的导向和搭配上已经历了6次变换。

  第一次“双紧”。

  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针对当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过热和严重通货膨胀情况,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简称“双紧”政策。由此,使我国经济运行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有效地治理了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次“一松一中”。

  从1998年开始,为了应对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国内需求不足并防止通货膨胀再起,宏观调控政策转换了方向,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向放松性、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简称为“一松一中”的政策搭配。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防止经济下滑。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保证了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持,又防止了盲目放松银根,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既抑制了通货紧缩,又防止了通货膨胀卷土重来。这样的政策搭配,在进入新世纪之时,推动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第三次“双中性”。

  进入新世纪后,为了防止经济在回升中的偏热趋向,从2005年开始,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了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继续实行松紧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简称“双中性”政策。由此,使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第四次“一中一紧”。

  2007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双防”:2008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在“双防”任务下,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则转向较为严厉的从紧的货币政策,简称为“一中一紧”的政策搭配。

  第五次“双松”。

  2008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第六次“一松一中”。

  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而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之所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与前两年有所不同的是,随着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规模和重点有所调整,力度有所微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是宏观政策导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的“非常状态”向经济稳定增长的“正常状态”回归。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一方面,适当收紧了货币信贷,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流动性严重过剩,应对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稳定通胀预期;另一方面,转为“稳健”也就是转为“中性”,并不是转为“紧缩”,还是要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丰富多变的实践中,我国宏观调控的水平不断提高,应对能力不断增强,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