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刘树成:尊重经济规律才能成功驾驭宏观经济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1/6/28 10:52:59   
>> 相关新闻链接
·边绪宝:当前紧缩力度与经济状况基本适配 ·吴晓灵:我国不存在滞涨风险
·叶檀:全球陷入通胀无牛市困境 ·吴晓灵:未上市股权基金纳入监管范畴是基金法修改
·魏加宁:如通胀低于4% 经济有望实现软着落 ·“十二五”末央企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超60%
·屠光绍廖岷“合唱”二总部 对监管者提出新要求 ·中国国家债务是否存在低估?
·央行相关人士称人民币FDI试点禁入地产和金融业 ·交通部:收费公路清理不会“走过场”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经济参考报》:您是国内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方面权威的专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您就密切关注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并做过充分研究,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在您看来,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有什么规律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波动周期?每个周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刘树成:新中国走过了60多年历程。6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年度经济增长率的角度来考察,也经历了一轮高低起伏的波动。

  1950、1951、1952年,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由此也开始进入经济的周期波动历程。到2009年,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10轮周期。2010年,进入了新一轮即第11轮经济周期。

  第一个周期:1953—1957年。

  1953年是“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当时没有经验,向苏联学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很大,经济增长速度很高(G D P增长率达15.6%),立即遇到供给面的三大“瓶颈”制约:一、生产资料供给紧张;二、工业消费品的供给紧张;三、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供给紧张。由此,经济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1954年、1955年经济增长减速。1956年经济增长再次加速(G D P增长率达15%),再次受到三大“瓶颈”制约,1957年又不得不减速。

  第二个周期:1958—1962年。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以“快”为中心的“大跃进”,使经济增长率一下子冲高到21.3%的顶峰。超高速的经济过热增长,伤害了整个经济发展的机体,打乱了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比例的严重失调,又遇到生产资料、工业消费品、粮食这三大“瓶颈”制约。由此引起全面短缺,高速增长难以为继。随后,1960年、1961年和1962年的三年,经济增长率大幅下落,均为负增长。这第二个周期,是一个典型的“大起大落”,形成一个深深的“大峡谷”。对此中央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第三个周期:1963—1968年。

  调整之后,1964年经济增长又出现18%左右的高峰。60年代初,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中苏关系破裂,国防建设进入前期高潮。1966年5、6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随后,1967年、1968年又陷入低谷,出现负增长。形成第三个周期。

  第四个周期:1969—1972年。

  国防建设进入后期高潮。标志性事件如1969年3月中苏边境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70年,经济增长再次冲高到19%左右。1972年又回落下来。形成第四个周期。

  第五个周期:1973—1976年。

  随后,进入“文化大革命”的后期。1973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1974年又掉下来(1974年1月,批林批孔),1975年略有回升(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1976年又掉下来,为负增长。1976年初,反击“右倾翻案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两个小波动组成第五个周期。

  第六个周期:1977—1981年。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之后,全国上下“大干快上”的热情很高。1978年G D P增长率上升到11%以上,有些“过热”。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1979年、1980年、198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大调整。

  第七个周期:1982—1986年。

  1984年,在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推动下,G D P增长率上升到15%左右。为治理“过热”,1986年经济增长率又回调。这是第七个周期。

  第八个周期:1987—1990年。

  1987年、1988年,经济增长率又上到11%以上。同时,物价(居民消费价格)上升到18.8%。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物价上涨的第2个高峰。随后,治理整顿,G D P增长率回调到1989年的4 .1%和1990年的3%左右。这是第八个周期。

  第九个周期:1991—1999年。

  1991年,经济回升。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又快又好”。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然而,由于当时改革开放才十来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根本转型,原有体制下的投资饥渴、片面追求速度的弊端还没有被克服。经济增长很快冲到14 .2%的高峰,出现经济过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一再强调:“更好地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贯彻好、落实好,确保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充分调动、保护、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又快又好”思想指导下,1993年下半年至1996年,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既大幅度地降低了物 价 涨 幅(物 价 在1 9 9 4年 上 升 到24 .1%),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随后,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克服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1999年是第九轮经济周期的谷底年份,经济增长率为7.6%,结束了第九个周期。

  第十个周期:2000—2009年。

  从2000年起,进入第十个周期,到2007年,经济增长率连续8年处于8%以上至14%的上升通道内。2008年和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国际国内四重调整的叠加,即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后的调整与国内经济周期性的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周期性衰退和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迅猛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世界范围大调整相叠加。2008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9.6%。2009年,回落至9.2%,完成第十个周期。

  2 0 1 0年 ,G D P增 长 率 回 升 到10.3%,高于2009年,从而进入新一轮即第十一轮经济周期。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