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能源战略安全。德国学界和产业界一些人士认为,新兴国家崛起的背景下,世界能源供需矛盾加深。德国希望确保能源供应,但又不可能通过战争或武力获得能源,因此不如通过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三是经济和科技的领先性。德国一直把可再生能源和与之相关的技术看做极具潜力的未来产业,是德国保障竞争力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不少德国人强调“不破不立”,德国应首先摆脱对核电的依赖,再发展可再生能源。
四是社会的主流共识。经过多年讨论,德国社会对核电已形成基本共识,即核电是造福社会的手段,但不是目的。核电站运行的高风险及核废料处理的困难性决定了它只能是过渡性技术,德国终究要用可再生能源完全取代核能。现在,德国议会中任何一个党派只是在过渡期长短或实现路径上存在差别。
“弃核”几多隐忧
即便在工业发达的德国,放弃核电也不能一蹴而就。德国当前用电量中大约四分之一来自核电。不少德国媒体和专家质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度能否弥补核能退出带来的电力缺口,而能源转型带来的电价上涨会否削弱德国工业的竞争力。
丁永健说,德国“弃核”其实有许多条件支撑。首先,对用电前景无需过分担心。预计到2019年,德国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新建电站装机容量将累计达到3万兆瓦,超过现有核电站的发电总和。此外,如果再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适量电力,德国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可以保障。
至于电价,丁永健说,政府为研究“弃核”问题成立的伦理道德专家委员会乐观估计,核能退出后,私人家庭承担的电费会上涨约1.4%,一些民意调查表明,德国大多数家庭能够承受,也愿意为放弃核电付出一些代价。
丁永健认为,德国能源转型最大困难,可能还是废弃核电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伦理道德专家委员会提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常规火电效益等措施,但具体效果,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