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机构募集资金中,商业银行可能还是会扛起大梁,占比至少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除了国有大行在支持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倾向性,预计地方城商行和农信社等也面临放贷压力。”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伍永刚认为:“从这部分贷款占全年信贷总规模的比例看,其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是边际性的,估计不会太大。”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指出,在通过市场方式解决的保障性住房资金缺口中,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仍“将会占到相当比例”,预计今年与社会保障性住房相关的新增贷款规模将比去年有明显增加。但他同时认为,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对商业银行利润、资产等方面影响不大。
配套措施至关重要
多位银行业和机构分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商业银行对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投入,还需要关注还贷能力、配套制度等多项因素。
“预计今年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会比去年有所增加。”上述国有大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对记者表示,“银行的态度积极但又谨慎,我们还是会在成本、收益和风险上认真审查。”
该副行长坦言,一方面,今年整体信贷额度非常紧张,处于商业利益考虑会多投放一些高收益的贷款项目;另一方面,银行在政策不确定性上也有顾虑,比如此前刺激经济时鼓励银行为政府融资平台放贷,但现在政府融资平台方面压力不小,那么保障性住房未来是不是也会面临政策的变化呢?
同时,还贷保障也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比如,公租房不能出售且租赁价格控制得较低,还贷现金就可能比较有限。此外,经适房和限价房虽然可以出售,在资金回流上风险小一些,但土地大多来自政府划拨或限制性用途,在市场上变现就会非常困难。”上述副行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伍永刚则指出,政府在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同时,也要考虑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政府在核算保障房成本时,既要考虑给予开发商开发成本和合理利润,也必须算入银行贷款资金成本,保证其还本付息的能力,必要时可以有一些相应的政府补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