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在日本大阪,一名女士观看报纸上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报道。东京电力公司当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上方有白色蒸汽冒出,4号机组出现爆炸并发生火情。日本首相菅直人指示,居民避难半径从第一核电站周边20公里扩至30公里。新华社/共同社
(新华视点·焦点面对面)日本核泄漏会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权威人士解答百姓关切事项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受地震和海啸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作为日本邻国,中国特别是沿海一些省区市是否会受到核辐射污染?我国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空气、食物、饮水还是安全的吗?百姓到底要不要采取防护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和多位权威专家。权威人士明确指出:
——从目前情况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不会对我国造成不良影响。
——某些论坛和电子邮件中散布的“辐射范围图”完全没有科学和事实依据。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密切监测,实时更新数据,一旦出现异常,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公众需要加强对辐射防护知识的学习掌握,但根本无须恐慌。
“网上流传的核辐射示意图根本没有依据”
记者: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幅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在这张图上,日本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包括了我国东南沿海大部地区,这是否可信?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会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陈竹舟(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这张示意图完全是没有依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没有产生影响。我国已经启动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没有任何异常。
记者:导致放射性污染物远程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孙军(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专家咨询组专家):影响核物质扩散的因素有很多,气象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涉及指标主要是风和降雨。
风可以影响到核物质扩散的速度和方向。如果大气比较稳定,风速较缓慢,核物质的扩散就会很慢,局限在原地附近。反之,如果风速较大,污染物出来后,将随着风向下游扩散。
降雨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染物将和水混合在一起,沉降下来,从而减少远程扩散。

图表:受损核电站泄漏哪些放射性物质? 新华社发
放射性污染物不会“飘”到我国
记者:从天气实况看,放射性污染物会不会影响我国?
孙军:根据最新气象资料,预计到本月21日,中低层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或西南风为主,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22日至24日中低层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或西北风为主,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总之,未来十余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东或东北方向扩散。
我国位于日本国西面,中间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所以从扩散途径看,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沉降物扩散区域距离我国较远,而且会随着风向进一步远离我国。
洋流方面,根据洋流气候特征,福岛外海为偏东至东北流向;根据风浪预报,福岛外海以偏北至西北的浪向为主,间或有短时的西到西南的浪向。综合分析,核扩散物将随洋流及风浪向东至东北方向移动,未来十天对我国沿海也无影响。
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如果随着季节更替,风向改变,污染物是否会扩散到我国?
孙军: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大气环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污染物一到大气中,就会逐渐稀释,浓度将会大大降低。因此,现在无需产生疑虑。
“切尔诺贝利事件可以作为参照”
记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确定为最严重的7级。与之相比,日本福岛核电站这次核泄漏的程度如何?
柴国旱(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这次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目前日本官方确定的事故等级为4级,远低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7级。即便现在一些国际组织正在重新评估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等级,但从目前情况看,此次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绝对不会发展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严重事件。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整个反应堆堆芯碎裂,造成大量核物质外泄。而福岛核电站在地震发生时就已经停堆。日本已经采取了包括注水在内的很多措施,虽然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核事件等级可能会达到5级,但绝对不会发展成为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事件。
夏益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其控制范围也主要在30公里左右。当时我国只在空气中检测到少量“蛛丝马迹”,没有对我国产生影响。核泄漏事故受到公众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恐慌没有必要。从影响健康的意义上讲,这次核泄漏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