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三板”扩容最新、最权威的消息来自“两会”之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新三板扩容相关制度安排已基本到位,但还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解决”。
尚福林主席的讲话被市场普遍解读为两个方面,一是坚定了人们对“新三板”扩容势在必行的信心,二是又将众媒体对“新三板”启动之日所作的诸多猜想延后了些许。
即便如此,尚福林主席的话音未落,“新三板”扩容概念就再度借题发挥,以至于成为近来A股市场抵抗“日本9级地震”的中坚力量。虽然3月15日,在沪指深跌41.37点的背景下,“新三板”扩容概念股也难逃厄运,但遥看3月14日收盘,鲁信高新(600783)、中关村(000931)分别飙涨5.43%、4.60%,而北新建材(000786)、紫光股份(000938)也以2.92%、2.51%的涨幅领衔板块。
经《证券日报》记者多渠道求证,目前广为流传的“新三板首批扩容范围(20个国家级高新区)已敲定”、“两会后将推出新三板”等消息均已遭致相关国家部委人士的否认。更有接近科技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坚称,“这些信息都是空穴来风,年内能够推出新三板就算快了。”
不过,从好的一面看,日前《证券日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独家了解到,将对“新三板”上市规则产生深远影响的《关于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会在近3日内发布。这意味着,确保“新三板”扩容顺利展开的准备工作再进一步。待“通知”发布后,中关村示范区内想要选择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将拥有今非昔比的便利。
“新三板”延期启动对二级市场而言并非坏事,毕竟“新三板”之箭一日不发,关于“新三板”的讨论,甚至炒作就将一日不休。
正如将对“新三板”上市规则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关村高企认定试点“通知”以及做市商、备案制、转板机制等,如今已成为市场讨论和炒作“新三板”扩容的核心话题。
高企认定试点标准放宽
3000企业成新三板后备军
事实上,此前选择以“新三板”为融资渠道的企业必须成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这也是“新三板”衡量企业资格的唯一硬性指标。
按照现行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企业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注册1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还必须同时满足,“近3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等”相关条件。
其中,企业近3年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必须符合达到,“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的标准。
而针对“通知”对未来中关村高企认定工作的改变,国家科技部某权威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独家透露,“通知”打破了企业必须注册1年以上才能有资格申请认定的要求,对注册满半年不足1年,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总额20%以上的企业可以申请认定。
此外,“通知”明确提出要完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特别增加了国家西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防专利、技术秘密等5项内容。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研发费占比达到10%的企业,允许以技术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申报。
“初步估算,将有3000多家企业可以直接受惠得到认定,从而享受到人才、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如果中关村的试点成功,高企认定也可能会在其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试行。” 某权威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这其中一定少不了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中关村企业便可获得登录“新三板”的融资机会。换言之,3000家中关村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将成为“新三板”资源的强大储备。而一旦高企认定在中关村试点成功,更多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企业都将享受到这一新政带来的利好。
挖掘新三板受益股藏宝图
除去“新三板”上市规则外,另一被市场广为议论的话题当属“新三板”的交易制度。可以说,伴随扩容展开的各项制度改革,将成为一张指引投资者挖掘“新三板”扩容概念受益股的藏宝图。
“今天的‘新三板’还只对机构和特殊自然人开放,并设置了3万股的最低交易单位。显然,这在保护了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中小投资者的同时也使得该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融资和定价效率低下”。Wind资讯的一份最新研报以此形容了“新三板”交易的现状。
也正因为此,媒体关于扩容后,“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其中不乏“凡符合2年股龄,50万资金等标准的个人投资者将被允许投资‘新三板’,最低交易单位将由3万股改为1000股,以及‘新三板’将引入做市商,实施备案制,建立转板机制等”猜测。
目前,对于未来“新三板”交易最为明确的改革是“做市商制度”,Wind资讯研报认为,这将给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也将是“新三板”业务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除做市商制度外,直投业务也被视作券商获利“新三板”扩容的又一渠道,在众多开展直投业务的券商中,中信证券(600030)无疑具有代表性。目前其麾下金石投资项目数量已达20 家,投资额接近23 亿元,直投项目已经陆续进入收获期。而中信证券也将继续增资金石投资,将其打造成公司核心业务之一。
海通证券(600837)旗下有两大直投平台,分别是海通开元资产管理公司和海富产业投资基金(原中比基金)。中比基金是最早的券商直投公司,海通开元30亿元的注册资金也排在券商直投公司的第一位。
在“融券商、创投双重身份于一体的券商股”以外,创投股也是受益“新三板”扩容的一只主力军。除此前已被轮番炒作的紫光股份、北新建材等个股外,3月14日盘中表现突出的鲁信高新也是被市场挖掘出来新宝藏。
而如鲁信高新一样,中国宝安(000009)拥有两个高新企业创业投资平台。其一就是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成功投资或运作众多项目,其中6个项目已经在海内外上市,2011年预计3-5家项目在国内上市。2000年初,宝安集团打造新经济孵化器——宝安创新科技园。园区位于号称“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腹地。而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的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眼下“新三板”扩容呼声最高的园区之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