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晓青告诉记者,自己办企业十几年也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但从未感觉像今年这样形势严峻——多重困难相互叠加,难以应付。
“金融危机造成一系列后遗症,对我们来说最麻烦的就是全球消费能力下降,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另外,国内用工荒导致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企业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靳晓青说。
他说:“按照现在情况,公司产品的外销价格本应上浮20%,但是客户只肯接受8%的涨幅。幸亏我们公司的利润率比较高,不然真没法维持了。”因为担心形势不好,靳晓青把之前制定的2010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长60%以上的增长目标压低到今年的25%。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国出口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
“就外部而言,中国面对的可能将是经济增势疲软的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以及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就国内而言,劳动力短缺和人力资源、原材料等成本上涨都不可避免且渐成长期趋势。另外,政府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可能会减弱,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庄健说。
庄健认为,出口企业必须抓紧时间练内功,加强自主创新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转变出口结构,努力开拓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以外的其他国际市场并加强发展国内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让中国决策者意识到,长期主要依赖投资和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大经济的不稳定性。为保证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必须摆脱原有发展模式,使增长更加仰仗于消费。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