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经济学家陈志武
本月12日,在2011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包括南方日报在内的数家媒体共同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请他为读者们解读未来中国经济走势。
物价走势通胀加速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南方日报:“涨”字可以说当之无愧是2010年最热门的词汇。“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玉米疯”、“辣翻天”、“糖高宗”、“煤超疯”等创新词汇背后隐藏着职业炒家的身影。想问问陈教授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高物价?
陈志武:通货膨胀现在压力越来越大,官方数字去年11月份CPI跟同期比上涨5.1%、5.2%,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数字跟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况是差别很大的。
高物价的原因很明显是过去两年里流动性增长过快。钞票那么多而投资的品种又很少。有一些人投资房地产,却发现房地产的价格越来越离谱。投资股市,又发现股市的价格去年下降了很多,老百姓的存款也不敢往境外投,一方面比较害怕,另一方面渠道也有限。
这么多的货币最后都只能用来追求常用商品,特别是农产品。大量资金都想办法找到尽可能安全的实物投资品种,尽管这些产品选来选去最终还是回到了消费品,但是这是一种趋势,如果货币政策不进一步缩紧的话,那么,我认为物价上涨的趋势有可能失控。
南方日报:很多专家都预测,今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还是很大,那么在您看来,中国经济今年会不会出现滞涨?
陈志武:滞涨的风险还是有的,如果通货膨胀进一步加速的话,将会对中国经济的资本化金融化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中国金融化、资本化的速度因为通货膨胀失控而发生逆转的话,那么以后经济增长和新投资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应减少使用存款储备金率 更多通过调高利率来控制通胀
南方日报:有报导称,中国四大银行1月上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近人民币2400亿元(合360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可能达到人民币1.5万亿元。您怎么看待这个放贷速度?
陈志武:以往都是这样,如果我是金融机构的话我也会这样做。今年总的贷款目标还是在7万亿人民币左右,如果今年上半年通胀速度大大加快、通胀压力增大,那么今年计划7万亿的贷款有可能下调。而对于银行来说,放贷额如果没有7万亿的话,那么今年银行预期的利润就不会像往年一样好。因为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收入来自存贷利差,很明显放贷越多赚钱越多。这个速度应该是业内很多人士都预料到的。
南方日报:央行14日宣布,从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陈志武:央行通过一些方法限制商业银行,要求他们不能出太多的新的贷款的发放,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是,银行内部赚钱的动力还是非常大的,我认为,以后二者的博弈还会继续。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