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岳瑞芳)由于近期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延续较高水平,学术界和媒体中关于通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的呼声渐起。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作用较小。
自1月13日人民币汇率首破6.6关口之后,人民币呈现较快速度的升值,并于连续3日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仍存在相当的压力。中国国家统计局20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CPI同比增长3.3%,12月份当月CPI同比上涨4.6%,虽较11月份有所回落,但助推物价的多重因素依旧存在,未来通胀压力或仍将处于高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2011年上半年会延续2010年下半年高通胀的势头,通胀将处于较高水平。受全国大范围干旱和南方冻灾等天气条件的影响,1月份CPI有可能明显反弹,预计将反弹至5%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的呼声渐起。《中国证券报》1月5日发表社评称,短期内,人民币适度升值抑制通胀的需求较为显著。从全年来看,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进口以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获取与中国经济实力相称的货币地位,也支持人民币适度升值。
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判断人民币升值能否遏制通胀,首先要搞清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机制。他表示,本币升值固然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水平,但对CPI的降低幅度需取决于CPI数据统计中进口商品所占的比重,如果权重过低效果就会很小,反而会因为向市场传递了稳定、无风险的升值预期吸引国际资本加速流入,而导致政策效应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