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中的阵痛
2010年倒数第三天,家乐福华南公司证实:“由于经营调整,佛山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决定将于近日终止佛山店的运营。”尽管家乐福一再表示,该公司保留了佛山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这并不意味着家乐福放弃佛山市场;但有鉴于2010年3月,家乐福关闭大连新华绿洲店,7月关闭西安小寨店,11月出售泰国超市业务,并曾考虑退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为此,这次关闭佛山门店,再次引发外界“猜测”。
同时,在亚洲市场,家乐福将泰国业务出售给法国卡西诺集团套现12亿美元后,已打消出售新加坡、马来西亚业务的计划。上周四,法国家乐福首席执行官罗盛中在一份声明中称,该集团首家现购自运商场已开进印度市场,接下来家乐福很快将开设更多的商场。
但单店采购模式在力助家乐福撬开中国市场的同时,其运营成本加大、门店采购灰色贿赂、零供关系等负面因素也逐渐暴露。随后一场“集权”改革,将门店原有的采购、促销、费用谈判权收到小区,由其负责当地供应链管理。但“这让家乐福失去了价格的灵活性和产品的丰富性。”家乐福内部人士透露,佛山只有一家家乐福,很难争取到促销资源,直接影响了门店的销售。
而随着施荣乐的退休、新股东的上任,“家乐福台湾文化的影响力在减弱,而当初拓展时期,双方建立的”革命感情“开始被淡化”。
上述原家乐福高层表示,家乐福就像一艘航母,“船大掉头”很难一步到位,因此应该做好过渡阶段新旧理念和管理方式的结合。否则在新的市场竞争下,门店运营、与供应商的关系将会进一步恶化。
供货商矛盾由来已久
一位长期给大型超市供货的人士指出:“固定费用、促销费、陈列费、扣点这些都是逐年加大的,如果厂家能接受得了卖场的加价就接受,接受不了可以走,因为依然有很多厂家看中卖场的渠道,有人抢着进来。在此环节上,供货商,尤其是中小供货商属于劣势。能跟大型卖场抗衡的往往是大型供货企业。”
业内人士说,从传统意义上讲,零售商的主要收入应该来自于购销的差价。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商品供应厂商的数量迅速增加,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一方面供应商对货架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零售商在零供关系中的谈判能力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反过来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上架费、产品返利等通道费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