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岂能变成房地产区?
省民建呼吁减少投资盲目性
◎建议:在进行物流园区规划前应做好市场调研,减少投资盲目性。对危险品和化学产品的仓库选址等应有相应的要求。
“物流园区变成市场区和房地产区,商业设施比重过大,取代了物流设施。”昨日,笔者从民建广东省委了解到,该党派向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批评某些地方政府将物流园区当作政绩工程,把园区土地出让当作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
各城市间物流园区协调性不够
运作管理好物流基地,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好方式,既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又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省民建认为,当前广东物流园区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物流园区规划与地区规划严重脱节,在规划物流园区时,没有考虑道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距码头和消费地远、物流量和消费量不足等因素。物流园区规划面积过大,有的达几十平方千米,甚至上百平方千米,投资不足造成土地空置。
二是盲目追求政绩,忽视市场规律。某些地方政府将物流园区当作政绩工程,把园区土地出让当作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还将物流园区变成了市场区和房地产区,商业设施比重过大,取代了物流设施。
三是物流园区之间协调性不够。珠三角各城市进行物流园区规划时,只考虑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并以特定城市范围作为制定规划的唯一单元,而较少考虑与相邻城市的沟通。“位于广州、深圳之间的东莞,规划有虎门港物流园区、松山湖物流园区、常平大京九物流园区三大园区,但是它们的建设却没有与广深现有的物流资源相整合,进行协调考虑。”
园区规划前应当做好市场调研
对此,省民建提出了多项建议。首先,在进行物流园区规划前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把握有效辐射范围内竞争对手的数量及竞争因素,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其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物流园区运营。物流园项目一般投资都比较大,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保障,从项目建设初期的土地基础开发,到规划设计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关物流设备的引进、金融、保险、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只有具备了完善配套设施的物流园区,才可以依靠提供服务来实现预期的效益。
再次,地方政府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限制物流系统运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改善城市交通、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切实维护公众利益的目的“如仓储设施建设时,对危险品和化学产品的仓库选址、有关设施的建设标准等都应有相应的要求。”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
■关注政协建议案
重点实验室怎能“只建不养”?
省民盟建议加强对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
◎建议:给予每个重点实验室不低于每年50万元的运转经费,鼓励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
省重点实验室承担了许多公共科研课题。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成之后,政府再无后续运行资金支持,这导致不少实验室的设备“用不起”。省两会前夕,民盟广东省委向省政协递交了《关于加强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批评这种“只建不养”的做法,认为加大对其的支持,才能促进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可持续提高。
一些省重点实验室日常运转经费为零
《建议》介绍,目前广东共有123个省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我省重点发展领域,是广东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统计,25年来,省重点实验室共带动各行业实现经济效益近2500亿元,投入产出比高达1:186,也就是说投入1元钱,产出186元钱。
但这些贡献巨大的重点实验室正面临着一些尴尬———“最主要的限制瓶颈就是缺乏每年固定的经费投入”。《建议》的执笔者、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彭长连介绍,实验室设备的日常运行需要大笔经费,最低每年都要30万元以上。
而对于重点实验室,广东的做法是建立时一次性拨给购买仪器设备的购买费,但之后就没了稳定的政府经费支持,只能靠各实验室自谋出路。另外,有的省重点实验室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后,省里也仅仅是表态支持,而无予以配套资金。
比较而言,国家和部分省份的重点实验室每年都有稳定的财政支持。例如,华工某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的运转费为1000万元,中科院某重点实验室2010年的运行经费为240万元,即使是湖南省某重点实验室也有每年40万元的运转经费。“湖南、甘肃这些经济总量远不如广东的省份,省重点实验室都有日常运转经费,而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拨款却是零。”彭长连批评说。
开放共享激发重点实验室活力
实验室日常维持经费的匮乏,让科研人员“用不起”仪器设备。彭长连说,由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多数是国外进口的,所以每年的维护与修理费用非常高。而如果大型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又找不到维修经费的话,很可能就要提前报废。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很多仪器因为“用不起”而利用不充分,有的单位甚至把使用费定得非常高,这也让不少缺少经费的年轻科学家望而却步。彭长连测算,这种情况在全省80%以上的省重点实验室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省民盟提出,广东应改变现有做法,加强对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给予每个重点实验室不低于每年50万元的运转经费。同时鼓励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打破实验室人才、设备为部门所有的现状,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社会效益,从而提升其活力和竞争力。
南方日报记者 张胜波
通讯员 刘蔚
统筹:林亚茗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