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朱学勤:
学者也该有“开胸验肺”的勇气
广州日报:您得知调查结果时的感觉如何?
朱学勤:第一句话,感谢复旦还我清白。还有特别要感谢复旦的地方是,我们这个案子里,没有原告,只有被告主动要求法庭说,开庭来审查我吧,在这样的情况下,复旦本来完全可以拒绝,但他们权衡再三,为了净化我们的学术环境,为了对这个事件做出权威的调查,毅然接受了我的申请。这相当于启动了中国学术史上首例只有被告、没有原告的一场学术仲裁。
广州日报:以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当初您是怎么想的?
朱学勤:中国学术界过去一旦发生这样的争议,通常接下来就是口水战、互相谩骂,吵不出个是非出来,真正应该有所作为的学术机构反而就袖手旁观、不愿作为,这对中国的学术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想以身试法,希望从我开始换一种做法,发生这种争论时不再是打口水战,而是启动正常的学术权威机构的调查,由学术机构的调查来说明是非。曾有个报道说,有一个民工为证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受到了污染,所以开胸验肺,学者如果有底气自信自己没有抄袭剽窃,为什么不能“开胸验肺”呢?
广州日报:调查指出抄袭不成立,但论文存在一些不规范,您怎么看?
朱学勤:我觉得这些都很公正,体现了一个独立的严肃的调查机构的风范。事实上,我的博士论文是将近20年前写的,今天来看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我自己在准备出这本书的第三版时也发现了这些错误,正在一一把它订正过来。
广州日报:您在后来给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陈述里,具体写了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朱学勤:当时有媒体报道说我多处引用西方著作却未落注释,这是颠倒黑白的说法,如果他看我原著的话,在书的第一页就有对相关引用的注释,最后又写了对Blum著作的引用注释,在序言里也多次说明该著作是本书的参考文献。置这些基本事实于不顾指责我抄袭、剽窃,这是血口喷人,我当然要对此据理反驳,我的做法就是提供事实,把原书呈交给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
广州日报:有人质疑该事件背后涉及学术派系之间的斗争,您认为呢?
朱学勤:对于学术派系斗争的问题,我不予置评。我只想就事论事,要大家知道我的这本书是不是剽窃的,就够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