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加息不是主基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同时强调通胀管理需要置身于“十二五”开局和“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政策大背景下。
中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极其不稳定、不确定的复杂时期。
辜胜阻指出,一方面要在复杂的格局中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其中将面临诸多“两难”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处理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既要积极稳定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又要防止经济过快下行甚至出现“二次探底”。
显然,2011年货币政策的制订既要把稳定价格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又要防止经济过快下行出现“二次探底”。对此,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题为《“十一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成就》的文章中指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明年首要任务。
对此,业内人士的认识也各有不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政策定位于“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是关于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三个宏观目标的关系的政策原则,基本可以解读为宏观决策层不太会采取全局性紧缩的调控来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希望需求管理和供给疗法搭配(“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发展和改革来解决各种棘手问题,如结构失衡、泡沫和通胀。另一方面着手开始修正过往极宽的货币条件,回归稳健,但另一方面还是要防止出现泡沫的刚性破裂,希望实现通胀和泡沫的软着陆。
左小蕾对稳健货币政策的理解,则是“保经济平稳增长、控制通胀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政策目标。
左小蕾分析说,这跟2011年的经济形势有关,因为实际上中国经济没有过热。在这一基础上,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不会明显紧缩。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紧缩的概念,紧缩的货币政策通常发生在经济过热的时期;另一方面,由于2011年不会出现明显紧缩,所以加息只是一种预期,并不是主基调。因为经济环境以及通胀压力仍然可以忍受,并没有超越预期。其预计,2011年CPI涨幅将在4%左右,尽管连续加息,但2011年年内基准利率不太可能超过全年CPI。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