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定价格放在更突出位置
加息是抑制通货膨胀、稳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11月份,CPI高达5.1%,说明当前通胀预期较强,通过调整货币政策稳定物价已经成为当前的调控重心。
继上周末加息后,中国央行又紧接着发布了两份公告,强调了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
央行在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上指出,2011年要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时,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题为《“十一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成就》的文章中指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明年首要任务。下一阶段,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价格和数量工具,加强工具使用的有效组合。
两份公告中都重申,将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显示了控制通货膨胀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其实,自今年7月CPI涨幅突破3%的警戒线并节节升高后,政府有关部门就不断加大收紧流动性和稳定物价工作的力度。从效果上看,食品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CPI涨幅却没有随之回落,整个社会上的通胀预期仍旧较强。
左小蕾指出,从根本上来说,通货膨胀就是一个货币现象。从2009年开始一直到今年,国内流动性充裕的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大概有两三年滞后时间。比如2005年开始宽松的货币流通性,导致2007年通胀上到了4.8%;2009年货币发行同比超22%,远超经济增长,导致2010年11月CPI超过了5%。这说明市场处于非常高的流动性状态。2011年经济还将面临过热的风险。
多数业内人士预测2011年的通胀仍将处于高位。除了11月份翘尾因素较大外,还与国内流动性充裕、货币过剩、资产价格泡沫明显、劳动力以及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有关。当这些影响因素明年继续存在时,再加上明年较高的翘尾因素,预计明年通胀压力将会更大,明年上半年CPI涨幅同比将不会低于5%水平。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