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8年,中国的货币量涨了4倍,中国的高速工业化驱动着名义经济总量涨了2倍,高估的土地和房地产像海绵一样稀释着溢出的货币量。
这期间美国的货币量才增加了多少?而人民币对美元却升值了20%。
现在海绵已经饱和。一旦海绵不再吸水,甚至往外一泻而出(资产价格的下行),人民币贬值将不可避免。
今天的海绵已经饱和,不但不吸水,还对外渗水来冲击物价,这便是当下的通胀。
决策者非常清楚其中的逻辑。
他们已着手开始修正过往极宽的货币条件,回归稳健,但还是要防止出现泡沫的刚性破裂;选择的是“做实泡沫”的思路,提出了“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搭配。
稳健意味着2003年以来的货币口径的“宽严”尺度的不会逆转,简单说,未来的货币条件要能维系当前中国的金融深化水平(人民币资产的估值水平)。
财政政策属于供给疗法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在民生方向扩张供给,如大力推进公屋建设计划,大力推进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建设,来消除家庭的不安全感,提升他们的实际支付能力和收入,实质性扩大消费的能力;通过减税和减费(特别是减少企业上交的社保费用),推动私人部门和民营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通过对中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来增强其忍耐通胀的能力。
这是一条前人没有尝试过的路径。因为我不清楚一个被成本上涨搞得焦头烂额的时代,是否还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再度激发?上世纪80年代初保罗·沃尔克是通过大幅加息把通胀和泡沫打下去后,制造了一个小型衰退,然后才有里根的结构性供给疗法的功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