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宽松环境没有变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专员 何志成
10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基点,这已经是年内第6次、一个月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2010年临近结束的时候,我们体会了何谓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收缩力度很猛,但11月的贷款仍然增加了5640亿元,M2还在19.5%的高位运行,因此使人感到:数量型紧缩措施仍然是稳健的、温和的,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没有改变。
未来需不需要加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给出了答案: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与稳健同行,灵活与审慎并列,积极放在前头。这显示出明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并不是紧缩,而是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
为了控物价有必要动用利率武器,11月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也说明当前有必要加息。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宣布,11月的CPI高达5.1%,已经超出绝大多数人预期;PPI是6.1%,也有攀升之势。可以说,尽管近期有连续的紧缩措施,行政手段也很严厉,但11月的消费品、资源品、工业品都在涨。事实说明,靠数量型工具不但压不下去,而且已经没有多少余地了。同时,11月经济运行、对外贸易、投资等都呈现向好趋势,可以承受适度加息。因此我预测,12月20日前后央行可能会加息一次,幅度0.25个基点。
但我必须强调:加息的作用有限,而且副作用较大,尤其是连续加息。其副作用至少有三个:一是会进一步提升通胀预期,促使物价更快地向“衣食住”以外的领域蔓延;二是对产出有抑制作用,加大生产和流通成本,反倒助推物价;三是可能会限制股市对调节流动性的正面作用,一旦股市无法加大“蓄水量”,相反还会向外泄洪,流动性将更多地冲击实体经济。当然还有国际大环境的考虑,在欧美日央行都实行低利率政策的时候,中国独自加息,无疑是向热钱伸出了双臂。
控制当前的物价上涨,还要靠行政手段,依靠改革,尤其是加强商品流通环节的疏导。同时,要改善流动性管理,将市场暂时多余的流动性引导到目前估值较低的股市中去。如果股市恢复上行趋势,物价的压力会显著降低。如果过分相信加息作用,同时打压股市,将出现利率越是提升,股市越是低迷,物价越是上涨的恶性循环。
2011年流动性环境分析
11月CPI涨幅超过5%,虽然12月可能回落,但回落至4%以内的概率很低,预计2011年绝大多数月份CPI涨幅都将在4%左右运行,因此必须适度地紧缩流动性。怎么紧缩?2010年已经6次提升准备金率,2011年还能提高几次?有经济学家称,可以提升到24%,也就是说,可以再提9次。目前的利率水平是2.75%,2011年能提升至什么水平,如一些经济学家所建议,可以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或曰恢复正利率,应该在4%以上,也有连续加四五次的空间。这已经不是“稳健”,而是从紧。有经济学家建议将M2增量控制在15%,贷款控制在7万亿以内。如果2011年的货币政策这样组合,股市基本没戏了,因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大环境有可能不是轻微通胀、结构性通胀,而是滞胀——物价上涨趋势没有压下去,经济增长势头却压下去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