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安徽省芜湖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3来自于外地产业转移,其中2/3来自于长三角地区。
今年9月初,中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央将从财税、金融、产业商贸、土地等6个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度。利好政策增加了中西部地区吸引投资的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的产业转移的特点,不仅仅是单纯建立分厂,腾挪设备,而是在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中推动自主创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立群表示,后金融危机时期,区域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凸显,转移后的企业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的挑战。
“无论什么产业,无论在哪里投资,产品停留在低端就永远没有竞争力,不升级就没有发展后劲。”圣罗集团董事长史培国说。
将纺织产业从宁波转移到安徽芜湖,圣罗集团获得了土地、劳动力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投资5亿元在芜湖建立的新工厂月产值达到了2亿元,相比较宁波,在芜湖一年的综合成本节省了4000万元左右,大大增加了企业利润。
然而,对史培国来说,企业发展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转移”来的利润上,借助中部的优势实现“升级”目的才是至关重要的。
圣罗集团在芜湖投资1.8亿元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资源整合建立高效的从原材料到成衣生产的一条龙产业链,生产周期由5个月缩短到不到2个月,毛利润增加了10%;企业投资近5000万元自主研发设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利润又提高了20%。
同时,企业坚持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用水只是国家标准的1/3,用电只是国家标准的一半。
“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不是转什么要什么,而是有选择性地承接转移,尽量引导产业升级,避免在发达地区曾经出现的规模不经济、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和污染等问题。”安徽省芜湖市委常委张士军表示。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芜湖市利用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权,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例如总投资6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即将通过审批。另外,皖江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心也开始筹建。
“政策的支持和创新对于企业实现产业创新升级至关重要。”王冬明表示,原本打算只是将小家电基地转移到中部,正是芜湖政府伸出了橄榄枝,一直筹划进军LED行业的德豪润达选择在中部地区实现战略转型。
“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紧密关联,有效推进这两个过程,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选择,也是中国‘十二五’期间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协调的关键。”周立群教授指出,因此,政府要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和创新体制。
为了更好地引导产业转移,商务部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加强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规划引导,制定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导向目录。同时,依托中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条件成熟的省级开发区,积极推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