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寂多年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再次发力。各地也纷纷出台物价调控措施,部分消费品价格随即回落。但从长远看,如何巧用“市场”与“市长”这“两只手”调控价格,值得进一步完善、细化。
尽管调控已初见成效,但还是有许多受访市民担心,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各类消费品价格可能反弹,政府稳定物价仍然任重而道远。
面对上游价格的反复波动,“市长”和“市场”这“两只手”如何联手调控涉及千家万户的消费物价,是宏观调控亟待深入研讨的重大课题。
在许多市民对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物价满怀期待的同时,也有一些专家表示,目前的调控还面临着不少两难的困境。行政调控非常必要,但也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自我调节,绝不能越俎代庖。
■ 政策组合拳,见效快
近期菜价涨跌调查 各地菜价应声落 上涨势头遏制
连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品价格水平、保障群众生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各地菜价应声回落。
商务部12月7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11月29日至12月5日)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5.4%。其中,17种蔬菜价格出现下降,芹菜、大白菜、生菜、白萝卜价格降幅均超一成。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下旬全国50个主要城市蔬菜价格普遍回落,其中大白菜每千克2.20元,比11月中旬下降0.26元,下降10.6%;油菜每千克3.38元,下降9.1%;芹菜每千克4.49元,下降11.8%。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