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江洪 柳田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社科院昨天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强调:在通胀压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稳定经济增长、管好通胀预期,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那么,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究竟有哪些关注的热点?
预计今年GDP增9.9%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分别增长11.9%、10.3%和9.6%,预计全年增长将达9.9%。
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代主席、著名经济学家陈佳贵指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最低是8%,8%—9%可视为最优增长区间,9%—10%为次优增长区间,超过10%可看作出现了过热苗头,会对明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压力,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和复杂性。还要注意,我国通胀压力在增加,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果不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幅度之内,过快的增长更会刺激需求,使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使通胀预期变为现实。
陈佳贵认为,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最稳定、可持续的动力。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有18.3%的较高增长,但大大落后于投资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国家应该长期坚持刺激消费的政策,特别是对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政策,要加大力度推出和落实。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分析,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投资是拉动经济的突击力量。但也不可否认,投资也是促使经济走向过热的助推器。在现阶段,我国实际投资率应稳定在20%左右,则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可保持在40%左右。
明年物价涨幅可能高于今年
金融危机后,我国物价水平出现较大波动。从治理通胀到警惕通缩、再到通胀预期加重,政府调控目标短时期内出现频繁变动。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分析道,这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我国物价波动影响越来越显著;二是粮食属性“金融化”,对物价形成扰动性冲击。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已经成为近十年历次通胀压力形成的导火索。他特别指出,政府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考虑上调至4%左右,这样一方面为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消化过剩流动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
汪同三还说,社科院的蓝皮书预计:2011年价格上涨水平可能高于今年。所以,必须防止盲目投资,宏观调控要以稳为主、以结构调整为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