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专家把脉2011宏观政策走向 以稳为主以调为重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10/12/8 14:47:22   
>> 相关新闻链接
·经济随笔:减税——奥巴马的烫手山芋 ·平安信用卡内资金不翼而飞
·中小房企在夹缝中顽强生存 寻钱找地“剑走偏锋” ·稳菜价,市场与市长谁说了算?
·明年:稳定经济增长 管好通胀预期 ·抑制物价“密集组合拳”见成效
·百事被判返还“天府可乐”保密配方 ·污水处理费明年将上调 利好多家上市公司
·周生生称K金产品复检合格欲重新上市 ·华谊兄弟牵手史玉柱进军网游产业

  2011年宏观调控应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既不要过度紧缩,也不要盲目出台“二次刺激”政策,要把工作的重点和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上。同时,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缓解通胀压力,还应适当收紧银根。

  12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上,来自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入分析了今明两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对未来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五大因素助推价格上涨

  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不断增加,CPI逐季上升,从一季度的2.2%升至二季度的2.9%,三季度更是达到3.5%。按照2011年《经济蓝皮书》的预测,今年全年我国CPI将达到3.2%,明年还将比今年有所提高。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现阶段造成我国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国际性收入性价格上涨的影响;二是过去两年中,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经济运行中货币供给、流动性较大;三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为寻求高回报率的游资提供炒作空间;四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五是各地可能出现的盲目投资。因此,“如何处理好增长、价格和稳定的关系,将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重要问题”。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认为:“明年物价指数保持在6%以内就已经很不错了”,原因既有翘尾因素的影响,也有农产品价格上涨、居民工资收入提高以及土地成本加大等方面因素。在他看来,此轮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属于“恢复性上涨”,是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城乡二元差距必须面临的问题。同时,他认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价格增长都比较快,对于适当通货膨胀“不必大惊小怪”。

  此次发布的蓝皮书中提出:“在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政府稳定价格的目标”。对此,汪同三表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应当开个好头,既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又要避免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政府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以考虑上调4%左右。一方面,能够为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他认为,把2011年的通货膨胀预期指标适当提高一点,可以带来稳定宏观经济的综合效应。

  房价走势取决于政策调控力度

  2010年是我国房地产的调控之年。当前,开发商囤地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利用贷款投资和投机住宅的需求也得到了初步控制。蓝皮书预计,今年房价涨幅从2009年的25%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5%,降幅为10个百分点。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2010年房价上涨速度虽然大大放慢,但仍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而且,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房价收入比高位运行,而且略有恶化。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8900元,农民工年均工资为19200元。按城镇居民每人30平方米和农民工家庭人均20平方米,以及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家庭每户分别有3口或3.5口人计算,其房价收入比分别为8.76、10.06。其中,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比2009年的8.3上升了0.46。按照房价收入的支付能力及家庭负债风险性考虑,房价收入比保持在3~6较为合适,而按照目前的收入比水平,直接后果就是85%的需购买新住宅的城镇居民家庭都无力购买。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