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竞争实现以质取胜
“十二五”时期即将到来。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将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谋划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变为一个经济强国,从而为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寻找新动力。在这些新动力中,政府将对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而且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建设,以拉动技术投资。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国的引资必须与“十二五”规划精神相一致,这也是用以验证引资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新时期我国引进外资战略重点的转移。提升引资质量应当主要从如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注入新的引进外资活力源。中国对外商投资应当通过各种措施,从对引进外资给予“超国民待遇”过渡到“国民待遇”,引资类型应从优惠型演变为规则型和比较优势型,以降低引资成本。同时,随着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后来华投资的外企应主要靠良好的市场经济规则和比较优势来开拓市场,那种试图想通过施压中国政府继续赋予其“超国民待遇”,吝啬投入最新技术或进行最新技术的研发,只是单纯将中国视作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加工生产基地,就很难适应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二是注意加强对引进外资的行业引导。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占领中国市场,是纯粹利己的,它不会从促进中国发展的角度出发,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那些能够促进东道国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当中。因此,政府必须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必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等规范可行的政策机制,以“看得见的手”来引导外资进入那些对我们而言最需要的行业和领域,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三是注重对引进外资质量的评价。在我国对引进外资由“超国民待遇”过渡到“国民待遇”的条件下,引进外资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既要注重考核引进外资的水平,又要注重评价利用外资的效应。引进外资的水平是保障外资质量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包括引进外资的投入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领域及其区域分布等;而衡量引进外资效应的优劣,要强调外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更应关注所引进的外资对产业调整、技术溢出、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造成的关联效应。通过此项工作,建立起一个对引进外资质量进行科学评价的体系。(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