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逐渐我们本地的、土生土长的、大陆本身的职业经理人在出现,从原来的二层开始向一层管理进军。如果是大陆本地出身的主管,能够做外企的主管或者一把手的话,不管那家公司对我们的产业,乃至对中国社会都有很多正面的影响,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作为一个职业人,比如介绍你到埃及去工作,这件事你还是可以做的,因为你是做专业的,但是你真的对当地整个社会的环境有那么大的热情、有激情、有长期的承诺吗?这就有点强加给你了。但是如果在自己的国度里,当你处理企业的盈利、社会、社区等等这些部分的时候,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我要呼吁,我们有关部门和社会能够创造条件,甚至支持更多的本土成长起来的经理人作为一号,负责外企在中国最主要的业务,他们也是将来中国企业走到海外去实实在在的一批侯选者。
中国的企业在面临一个变革当中,商业社会是否成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的存在和成熟。美国在40年代的时候,基本是一个创业型的老板,到后来不得不引入职业经理人。此时焦点就是双方的信任。在这之后,企业不断地发展,职业经理人逐渐参与,在市场上和拥有者之间的博弈也在深化,于是就出现了市场化谈判的过程,出现了职业经理人和投资者开始是分工授权,然后规范分权,最后分层移权的过程,从授权、分权到移权的过程,逐渐使得企业开始职业化管理。之后到现在,从投资者的介入,所以原来的人力资源就变成人力资本,甚至经理联盟反过来回购资本来创造权益。
中国目前正好在开始发展的阶段当中,还不成熟,我们的产权改革还没有完成,政企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还没有到位,我们经理人的队伍还没有那么成熟。在这么一个过程中,企业的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有这样的关系也属正常。人们说在江湖是靠人情,在黑帮里靠暴力,在企业靠契约。这个时候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制度框架,必须形成企业内部的法制化,对外部也有一个过程,强化外部的诚信、道德、规则以及契约的关系,社会惩罚失信者。这个还是在逐渐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责权利会越来越统一,会有契约化的形式出现,给一个比较健康的环境,从而使得投资者给经营者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而经营者又给投资者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逐渐形成了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融资和融智某种程度的结合。对高级经理人来说,跟企业的关系跟原来所说的打工不同,他既然是资本,他本身就是直接参与了,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被指令的打工状态,他参与了整个过程,最终他也有权参与他最终的回报和利益分配。它是在逐渐的成熟过程中一些阶段的现象,最终会出现一个很好的治理结构,出现拥有者和执行者之间这种协调的关系,使中国出现更有长期发展的趋势。
中国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速度非常快,今天的民企和国企发展速度也很快,在其中有非常优秀的管理人才。随着将来业务的发展,人才可能变成最关键的部分,原来是引资,现在是引智,原来是硬件驱动,现在是软件驱动,都在刻意强调人才。如果中国经济这样发展,将来还要有更多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出现。而且中国公司逐渐开始走出去,当总部在中国,中国公司走向全球的时候,当时所谓跨国公司的现象对中国公司就出现了,总部在这儿,该你到外国去,跟今天在中国的外企正好是同样的现在倒过来看。(文字实录摘自中国经营网,有删节)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