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想,中国人口占据全球的1/5,如果我们都不付费,有哪个知识产权能够商业化,能够形成市场力量?你看看国外报道,一边倒。尤其是美国,说我们没有保护知识产权,他们损失了30亿美元;我要说,中国付给美国的正版费用,3000亿美元都打不住。
《21世纪》:目前,我国商标注册申请总量达到了799.2万件,注册商标528.5万件,有效商标424.7万件,均位居世界第一。你如何看待这些数据?
田力普: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支付商标费、专利费、版权费和知识产权使用费费用最多的国家之一;换句话说,我们是世界知识产权买卖的最大逆差国。比如广东企业,设备都是进口的,创新需要的各种精密分析仪器、测试装置、试剂等,许多都需要外国公司生产。人家出的是商业模式,我们都很慷慨地为无形资产埋单。
这背后有什么问题?你接触国外政界、商界、传媒界,都是一个口风,要求我们“保护”知识产权,偏偏不提创新运用。就是说,我创新,你保护;我出品牌,你来加工;我提供菜单,你掏钱埋单,整个是维护现有的经济格局。
我们事实上接受了人家这种话语表达。去掉“保护”两字,不等于不保护,主要是强调创新,更重要的是,避开别人的话语陷阱。
知识产权应纳入国策
《21世纪》:政府决定用半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你对这个情况怎么看?
田力普:翻开传媒报道,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被津津乐道,没有看到创新的高风险性。一个成功的背后,有一百个失败,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者无以获得回报,也无以覆盖失败预期成本,长此以往,中国只能成为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