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四月高于3%之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未来一段时间将高位运行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20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0-2011》指出,CPI在今年将达到3.2%,明年全年有望回落至3%左右,未来3%左右的CPI增速会常态化。《报告》还认为,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GDP增速将回落至9.6%左右。
理性看待价格上涨压力
《报告》认为,将2011年广义货币(M2)增速设定在17%、信贷投放7万亿元的相对中性定位上,明年流动性的存量依然庞大,今年逞强的食品价格也依然会在明年高位运行,同比增速会达到6%-8%的水平,而近几个月来走强的大宗商品价格也仍存在较大的持续攀升概率。
“这一轮价格上涨是一场持久战。”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报告》发布会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0-2011”上表示,要用政策的组合和采取渐进式的方法,防止硬着陆。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会上指出,对2011年价格上涨压力必须理性看待,不必过于恐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亚洲各国的食品价格上涨都很快,我国CPI上涨程度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在金砖四国中则属于上涨幅度最小的。与历史上几次物价快速上涨相比,本轮物价上涨不是由于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所引发的,而是个别农产品供求恶化且被资本炒作所导致的,目前全社会供求总体平衡,不像以往是在短缺情况下的价格上涨。
《报告》也指出,目前依然存在价格下行力量,产能过剩问题将抑制工业品价格快速上扬,蔬菜价格上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以现货为主的农产品炒作难以持续,煤、电、油等瓶颈产业还没有出现短缺和过热现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还存在不确定性。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则认为,当前我国不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胀局面。“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丰收,各种商品或者工业品基本都是供大于求的,不具备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基本条件,加上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多方面出台应对措施,物价上涨还在可控范围内。”李德水表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