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事罐装薯片也由120克缩成了110克,其实是变相涨了9%。”一消费者告诉记者。
“不应该偷偷摸摸地变相涨价,也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就把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一营销专家表示,消费者对快消品价格较为敏感,商超终端不喜欢频繁调价,以至于全行业几乎形成了“瘦身” 消化成本的默契。
记者手记
高价不全是通胀惹的祸
4.4%的CPI一经抛出,一切衣食住用行以及服务费用的上涨都找到了最合理的说辞:“高通胀预期下没有不涨价的道理。”
通货膨胀通常意义上而言是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包括欧美等多个国家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除少数品种是因灾减产外,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上流动性过于充裕,导致部分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普涨,很多人被“货币幻觉”欺骗了。
虽然这轮物价上涨与通胀有关,但也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生活秘籍”,深圳主妇热衷去香港“打酱油”,很多白领流行赴港成打地买日用品。他们发现,很多同样品牌的产品,在内地比在香港要贵。如一款洗发水香港售价34元,深圳零售价则是50多元;一款常用的国产牙膏,香港卖13元,深圳卖15元。经常往返于香港和内地的知名媒体人闾丘露薇在博客中声称,之前到内地养老是不少香港老人的选择,但最近回流香港的老人增加,原因是医疗以及生活开支增长太快。
不少媒体把同样品牌的产品价格进行了比较,发现就连中国制造的产品远赴重洋后,其国内的价格也比在国外贵。为解答这些疑问,网上对此做了调查,以下选取几个网友的回应,或许能从中找出价格上涨的其他答案。
陈默生:假设广东东莞一个工厂生产了一批衬衫,它可以选择通过海运出口到美国,也可以选择通过陆路输送到北京。别看广东到北京相对较近,但据说有人做过比较,发现内地沿途的各种收费和行贿所带来的运输成本居然超过了出口到美国的费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