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不断升值,给不同地区的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在人民币升值的漩涡中表现出的不同的竞争力,更加表明国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中西部地区产业对升值的反应
落户在安徽合肥的芯硕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科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刘钧向本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升值对我们这样具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是有利的,我们的原材料60%—70%进口,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们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下降了,同时我们的产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本身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竞争优势较强,有些技术甚至处于空白点,因此利润也相对较高,目前这个行业利润率达60%—70%,而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研究员、欠发达地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向本报记者表示,我国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人民币升值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会像东部那么严重,因为中西部地区以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能源型产业为主,而且民营企业少,传统轻工制造业少,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以重工业居多,依赖内需市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而东部地区大多是微利的出口加工企业,外贸依赖度高,对汇率反应较敏感,经济较脆弱。
袁钢明说,从人民币升值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的竞争力优势已逐渐丧失,货币价格稍微变动就承受不了,而中西部地区恰恰相反,一些能源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供方垄断地位与强势支配权,不需要通过低价竞争获得市场,甚至还可以通过提价来获得高利润。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产业的优劣势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有了明显的对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