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明认为,我们的出口市场还很不稳定,很多企业经常是打一枪换一炮。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还不够,对GDP拉动很有限,拉动地方GDP的主要是靠传统产业,一些地方为了政绩,不得不放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因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培育品牌与核心技术,培育稳定的营销渠道,是当务之急。
刘钧表示,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虽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有利于区域产业的调整。目前的这种压力主要是地方政府短视的政策导向所致,大家都只看到短期GDP,以致造成目前的困境。
一位来自浙江宁波的家电企业老板徐先生向本报记者诉苦,几年前,企业利润还能达到15%左右,现在能保本已经不错了。特别是人民币升值以来,外向型企业几乎没什么利润了。现在有些企业明知产品没有利润,还要生产,硬撑着,是出自三方面原因:一是为了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二是怕银行找上门来催还款;三是担心员工流失。问题是,没有利润的企业也硬撑不了多久。
袁钢明就此分析说,美国打货币价格战,主要担心低价竞争,而低价低成本竞争正是我国出口的最大特点。他认为,在特定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有所调整,一是出口转内需,立足国内,挖掘庞大的内需市场;二是彻底淘汰和扭转低水平、低价格竞争的出口格局,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多培育一些能经得起考验的巨无霸式的外向型企业。(林春霞)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