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型企业要学会夹缝中生存
中西部地区产业虽然对外贸依赖度不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人民币升值对中西部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孙先生向本报记者透露,凤凰光学产品主要以出口市场为主,大部分以美元结算,其中少部分是日元结算。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6.81—6.80,下半年加快了升值步伐,汇率在6.80—6.60之间,幅度下降了0.2至0.3个百分点,这是企业所无法预料的。日元升值,美元贬值,一赚一亏相抵消,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升值给凤凰企业带来的损失约300万至400万元。之前的订单只能按老价格执行,一些新订单开始按最新汇率报价,以减少企业损失。
对其应对之策,孙先生告诉记者,企业首先要跟银行合作,让银行提供信息平台,选择针对货币升值的延伸金融产品,通过对人民币升值进行预估,寻找汇率平衡点,从而为出口订单作决策参考。其次,适当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产品报价或按当前汇率结算;或双方约定一个升值范围,汇率超出约定的范围可以提价,在约定范围之内可以由生产企业自行承担。
孙先生认为,出口加工型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今后不仅要随时关注汇率变化,将汇率因素作为重要条款在合同中体现,并要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应对出口市场。既要保持利润,又要考虑市场竞争份额,要学会夹缝中生存。
调控政策应以长远发展为着眼点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个趋势,远未结束,还会经历一个较长时间。日元当初快速升值时,日本国内企业也经历了一个阵痛过程,一些强势企业,如松下、索尼等加快提升产品美誉度,急骤扩大市场占有率,使产品在国际市场拥有了稳定的份额。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都是通过提高核心竞力,提升品牌美誉度,及培育稳定出口市场,来应对国际货币的波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