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据记者了解,在汇率压力的倒逼下,长三角一些出口企业采取了汇率锁定或合同内增加汇率条款等措施;一些出口企业积极增加进口以抵消汇率升值影响。但受限于各种条件,采取上述措施的企业为数不多,总体上未来汇率变化的难以把握,已经影响到企业接单和在手合同的盈亏。
宁波市外经贸局财务处处长张琼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与波动,对已经采取远期汇率锁定等措施和有进口业务的出口企业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宁波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目前尚未对汇率风险采取任何措施,致使其汇率风险处于完全敞口状态。
张琼华建议,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采取银行避险工具进行汇率成本和收益锁定,也可运用汇率日间波动的特点,把握时机进行购汇、结汇、售汇、贷汇、收汇,还可通过签约环节在产品成本中计入汇险因素、在利润预期中计入汇率因素、争取本币结算、发展进口、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力度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减轻汇率变化影响。
为规避汇率风险,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启用了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如运用多币种结算等方式转嫁汇率风险;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甚至通过适当的美元贷款,降低利息支出和汇差损失。
据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数据,10月份该行签约的远期结售汇业务额达到7亿美元,占1-10月该行本项业务总量的18%。上述数据表明,在汇率波动加大的形势倒逼下,宁波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有所增强,特别是部分企业善于抢抓汇率波动时机,控制汇率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潜在的人民币升值依然压力不小,不少企业已意识到,仅用金融手段还远不能规避汇率风险。
“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货物装箱出运,而汇率却是天天在变,锁定汇率是个好方法,但不是最好的。万一跌了呢,我们却还维持不变,那不就亏了。”中基进出口公司外贸业务员小王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