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西移 通道建设迫切
方君实在9日召开的会议上介绍,“十二五”新开工煤矿建设规模5亿吨,与“十一五”期间实际新开工煤矿建设规模4.7亿吨基本持平,其中东部0.27亿吨,约占6%;中部1.1亿吨,约占22%;西部3.63亿吨,约占72%
方君实介绍,“十二五”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考虑到东部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等因素,“十二五”规划初稿提出,东部煤矿开发深度控制在1200米以浅,新井建设控制在1000米以浅;中部山西、河南等省应重点做好资源整合区补充勘探,合理规划矿区,加强整合矿井技改,逐步控制新井建设;西部蒙、陕、宁和新疆等省区主要运煤通道正在加快建设,应扩大生产规模,增大调度量,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四川、贵州、云南应加大大中型煤矿生产规模。
有关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东部煤炭产量或将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量将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将占52%,延续“十一五”期间产地西移的态势。
对于各地区煤炭产量的安排,有与会代表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各省,特别是一些产煤大省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汇总各省的产量目标比全国的产量目标高出不少。对此还需要全国“一盘棋”考虑,合理有序地制定各地的产能目标。
另一方面,煤炭产地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也为能源通道的建设带来压力。“我们愿意向外省输煤、输电,支援国家能源供给,但是现在主要问题是煤没有铁路送不出去,电没有输送能力强的电网,我们希望国家增加煤运通道。”一位煤炭调出省的与会代表对本报记者说。
还有代表表示,在“跨所有制、跨行业、跨省区整合”的背景下,一些电企积极在当地参与办电,但是由于“输不出去,想建设也没办法”。
对此,方君实表示,主要运煤大通道正在建设和进行规划,“十二五”期间运煤能力将有所提高。而在“输煤还是输电”的问题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以锡林郭勒等地为例,指出煤运通道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他指出,锡林郭勒地区盛产褐煤,热值较低,如果通过铁路运输效率不高,“输电”是更理想的选择。而由于大秦线运力的提升,“输煤”不失为沿线矿区更好的选择。
此外,地方政府纷纷上马的煤转化项目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如果都就地转化了,哪个省还能调出煤?”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黄忠对本报记者表示,之前,一些省份出台了“转化项目到了一定规模,就有资源配置(如煤矿矿权)优先权”的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对促进煤炭产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不一定有利。对此,有关方面还需要优选规划方案,兼顾各方利益,做出进一步协调。记者史丰蕾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