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8月10日讯 8月7日,发改委网站发表《投资结构合理 有力拉动增长》稿件,其中引用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的讲话说,根据投资研究所的测算,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3%左右。
三天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表示,中国目前这种投资主导型财政刺激政策,导致宏观经济不均衡结构加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度,而民间消费不足。
“明年中期前后,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再度下降。”罗奇的结论是:“那意味着,中国当局将不得不考虑再进行一次积极财政刺激。”
一直看好中国经济的罗奇突然转向,立刻引发激烈讨论。而发改委7日的表态,则澄清了中央政府对目前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看法。
8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吴志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示高层目前不会断然采取收紧措施,已经开工的项目,一定会按照计划做下去。在4万亿投资中,国开行参与了大量项目。
《21世纪》: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否还是保持上半年这样的步伐?
吴志峰:下半年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就是投资、建设周期较长,如果很快停下来,会造成巨大损失。新开工项目肯定是继续要做的,后面没有开工的项目,如果有所控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控制什么样的项目,还要看经济的需要,目前还谈不上要控制。但是已经开工的项目,一定要按照计划做下去。
《21世纪》:对于下半年宏观调控您怎么看?
吴志峰:宏观调控现在处于观察期。前期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地方政府的主导,通过投资的大幅增长,对经济稳定有积极的作用。但经济稳步上升的基础仍然不够扎实。不稳固主要来自民间投资与外需没有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不会做太大的调整,央行对此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
至于说调整,受到广泛关注的可能是通胀预期,包括7.4万亿信贷,还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趋势已经有所体现。另外就是资产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较快。
现在很难说通胀马上到来,CPI的主要构成,也就是食品价格会很快起来,尤其是猪肉价格。整个中国的产能是供大于求的,在外需疲软的状态下,产能过剩使得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不会太快,货币增长对通胀预期有促进作用,但是现在就开始担心通货膨胀还是有点早。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基础还不扎实,不会断然采取措施去收紧。市场对“动态微调”的措辞反应过度。
《21世纪》:您认为经济不稳是因为外需与民间投资没有起来,在政府投资这块我们可以保证增长的速度,但外需不取决于我们,而且民间投资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拉动,那么下半年如何能让经济稳起来?
吴志峰: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比如中小企业贷款这块。虽然银监会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很多银行业很重视中小企业部,但是这块业务收效甚微。各级地方政府在担保、扶持基金上的力度也不够大,各地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基础设施投资等整体性开发比较重视。但是对中小企业这一块,重视力度还不够。
另外对民间资本的准入方面应该下比较大的功夫,现在的公路建设有一些民间投资是可以进来的,但是铁路、港口、大型园区开发民间投资很难进入,尤其是油、气供应等行业过度集中在国有大公司。
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指责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挤出效应”,对民资排挤比较大。我认为关键不在这里,基础投资是有必要的,但是对民间投资的准入方面没有放开。固定资产投资只有在不放开的情况下,才会排挤民间投资的。所以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把民间资本引入固定资产投资里面来,如果利用好,这将是吸引民间资本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