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营销还很原始
杨曦沦认为,家电行业是一个“混搭市场”,科技描述成了营销砝码,而非制胜法宝,终端战的寸土必争导致了营销市场的乌烟瘴气。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国家电本应是一个“哑铃型”的行业,一头是核心技术,一头是销售终端,但现实是,各企业把精力都放在了销售终端环节上,对直接销售力期望最大。
因此,家电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因为研发能力差,大量资金和精力投入到销售终端,导致同行业间恶意竞争,使家电行业利润逐步降低,所以企业就更没有资金投入到需要较长周期的研发环节。
而乱战的最直接的“导火索”,则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内外需求萎靡,家电行业库存量极大,企业不堪重负。
以美的为例,来自中华商务网的数据显示,2008年美的空调行业库存量达到了471.34万台。有业内人士透露,按照当前库存,美的的资金沉淀就高达80亿元以上,美的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
进入2010年,市场逐渐回暖,美的开始大幅度消化库存。据美的公布的业绩报表显示,上半年美的空调和零部件实现收入约259亿元,同比增长近40%。此时,整个家电行业面临着集体解决库存,捋清现金流的关键时刻。
此外,经过了十几年的“惨烈”竞争,中国家电业整体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到最低。美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空调售价基本上就是成本费用加宣传推广费用,并没有丰厚的利润,这也是美的瞄上高利润空间市场——豆浆机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无疑给“薄利”的中国家电雪上加霜。格兰仕一位高管表示,除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损失,原材料成本上涨也给了企业巨大的压力,因为这部分占了总成本的80%左右。
杨曦沦认为,“营销乱战”还与中国企业营销手段匮乏关系紧密。“家电行业的终端营销培训体系就是照搬保险行业的模式,以业绩为指标,刺激销售员把销售任务作为唯一导向,忽略了产品的功能差异,大打‘价格牌’和‘促销牌’。甚至不惜恶意攻击其它竞争对手,以一种极其原始和低端的方式做营销。”
不过,在陈钢看来,目前这种“营销乱战”是中国家电发展的必经阶段。他认为,“技术战”有益于个性化,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价格战”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而扩张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我们是家电大国,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家电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我们的核心技术、行业标准和工业设计都是短板,品牌建设也处于萌芽期,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
据陈钢介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在致力于小家电行业标准的制定,为家电行业做好“门槛”。(实习记者 李妍)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