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篇报道可以看出,不要说40年,就是现在中国和美国哪个物价更高都很难确定。
笔者还要问的是:中国百姓的收入何时能够赶上美国人的收入?美国职工平均年收入在4万-5万美元,中国2009年城镇非私营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736元人民币,美国职工差不多是中国平均工资的10倍,中国如果加上私营企业平均工资会更低。
是美国收入1/10的中国百姓,却要承受与美国几乎一样的物价,百姓生活负担之重可想而知。其实,真正能够对比的是,物价水平占收入水平的比重,即:物价收入比高低才真正具有可比性。比如:电价,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居民千度电价分别为:德国263美元、英国231美元、日本176美元、法国169美元、美国114美元、韩国89美元以及中国69美元。从横向比,中国的电价无疑在国际上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如果将这些电价数字与当地的人均国民收入进行比较,则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按2008年德国人均国民收入42440美元计算,其千度电价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为0.62%,美国的这一比例为0.24%,相比之下,中国则为2.49%。从相对价格来看,中国的电价是德国的4倍多,是美国的10倍左右。这就使那位从美国纽约回来的人士一再强调:千万不要用美元和人民币来比,用乘七之后的数来对比物价,因为人们在美国挣钱,在美国消费,1美元和1元人民币实际上是一样的意义。这实际上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照此比较中美物价,中国物价已经比美国贵许多。
从物价绝对数比较,中国与美国差不多;从购买力和物价收入比对比,中国物价已经远远高于美国。因此,专家的“就算涨40年也赶不上美国的物价”完全是一派胡言。至于中国目前是否存在通货膨胀问题,除非专家不食人间烟火,或者钱多到压根不在乎物价,否则就是睁着眼说瞎话。
当前,一部分专家对抗民意,又是要提高通胀控制线,又是把自己对物价不算高的感受强加给普通百姓。这是面对通胀步步逼近,束手无策、黔驴技穷的表现,还是有别的目的?在中国物价直线走高,通胀呈现加剧之势时,出现这样一种思潮是相当危险的。因为,他既脱离了普通百姓的真实感受,贻害广大民众,又可能极大地误导决策层决策。这样不着边际的专家言论值得警惕。(余丰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