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梁洁认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加息的通道一旦打开,接下来将会持续采用这一手段。
林倩认为,当前属于房地产调控敏感期,各项金融配套调控政策、交易税费调整都空前严厉,但房价降幅相对不大,二次调控后开发商仍普遍乐观,心理预期改变不大,而加息的出炉则是对其心理预期最后一道防线的冲击,一些实力不足的中小开发商将率先降价,房价松动可能性增大。
抑制“通胀”效果不会很明显?
除去对房地产的严控,在外界看来,通胀压力过高也是央行此次加息的原因之一。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第一时间对此事表态称,“对当前通胀压力的担忧是央行选择此时加息的重要原因。”
数月来,CPI涨幅继续扩大。8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5%。这是2008年11月以来,CPI同比上涨的最高水平,也是连续22个月以来CPI的最高水平。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
这次加息在北京科技大学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教授看来,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也表明了中央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决心。“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这是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刘澄表示。
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涨幅总体稳定,但也同比上涨约1.5个百分点。近期全国各地还出现了企业抢购粮食、棉花的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据此认为,此番加息显示了央行对下半年及明年的物价走势持谨慎态度。
其实,从今年3月份开始,市场上就有要不要加息的争论,但是到了6月份、8月份,加息大棒迟迟没有落下,在很多人认为今年加息不太可能的时候,加息却如迅雷般骤至。
一些学者对于央行此举表示多少有点意外。
“太突然了。”天大研究院经济学家、资深研究员王元龙仍然认为不建议加息。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通胀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速相符,加息0.25%只是起一个信号作用,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