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我省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之际
核心提示
农业部门预计,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总产有望达到302.5亿公斤,超过1998年291.75亿公斤的历史最高产量,创历史新高。
在自然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我省是如何跨上粮食总产300亿公斤这个台阶的?
□本报记者 赵红梅
今年,尽管我省冬小麦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冻害影响,玉米遭遇了生育期普遍推迟7-10天、低温阴雨寡照等灾害,但全省全年粮食生产仍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农业部门预计,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总产有望达到302.5亿公斤,超过1998年291.75亿公斤的历史最高产量,创历史新高。在自然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我省是如何跨上粮食总产300亿公斤这个台阶的?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上下通力合作,抓粮食生产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小麦一二类苗比例仅为77%,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平均亩茎数55.8万个,同比少15.8万个,小麦苗情是30多年来最差的一年。
这是今年一开春,关于我省小麦生长情况的一组数据。面对严峻的生产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领导张云川、陈全国、付志方、臧胜业、张和等多次深入麦田考察指导,做出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先后5次召开省、市、县、乡四级干部参加的电视电话会,5次下发紧急通知,两次组织督促检查。
中央、省财政先后共拨付2.53亿元,实施促弱转壮和“一喷三防”物化补贴。
农业部门先后召开4次视频会、1次现场会,开展“抓春管、促转化、保夏收”百日会战,实施“返青起身期管理、拔节孕穗期管理、吸浆虫防治、后期管理、小麦收获”五大战役,一招不让、一天不误、环环相扣地落实小麦生产技术方案,小麦春管较常年提早10天以上。在不到15天的时间里,全省各地较往年提前近一个月对小麦进行了首次浇水施肥,有效地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
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到5月初,全省进入抽穗期的小麦苗情普遍开始好转,一二类苗比例增加到82.5%,比返青前提高5.5个百分点,扭转了夏粮下滑势头,为小麦丰产打下基础,全省夏粮超出预期,夏粮总产达到124.3亿公斤,比上年增加0.045亿公斤,实现连续七年增产。
夏粮虽然稳住了,但由于小麦成熟期推迟,导致我省夏玉米播期普遍较往年推迟7-10天,如何在生长期缩短的情况下,确保秋粮丰收,又成为一道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难题。
为此,我省一方面加快落实惠农政策,激发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抓粮食促增产的合力。——— 今年,全省农资综合直补资金44.9亿元、粮食直补资金7.8亿元、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预拨资金10.6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66亿元,在夏种前全部落实到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