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委书记张云川、省长陈全国多次听取农业部门汇报,研究秋粮生产工作。6月7日、9月13日,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省、市、县、乡四级干部参加的“三夏”、“三秋”农业生产工作会议,7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秋粮生产管理的通知》,对秋粮播种、生产管理和收获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 省政府在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又下发了《关于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为实现全年丰收夯实了基础。
——— 实行领导干部抓示范田制度。省政府明确要求,各地要把“三秋”生产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摆上议事日程。要结合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领导干部抓粮食高产示范田行动,市、县、乡领导干部示范田要分别不低于5000亩、3000亩和1000亩。
全省上下通力合作,为挖掘粮食生产潜力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今年预计秋粮总产178.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1.5亿公斤。
万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送技术,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你的玉米现在成熟得还不充分,一定要在10月1日以后收获,因为从9月20日至9月30日,每推迟一天收获,千粒重就会提高2~3克,籽粒产量就会增加5~6公斤/亩。因此,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时间。”9月28日,在藁城市系井村,农业技术人员彭丽在田间指导农民。间。”9月28日,在藁城市系井村,农业技术人员彭丽在田间指导农民。
适期晚收增粒重技术不增加任何成本投入,增产效果显著。今秋,这一技术在我省得以普遍应用。
10月8日,在永年县小北汪村张洪方的6亩责任田里,乡里的技术人员刘炳正在根据地力情况指导着张洪方机播小麦。张洪方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小麦、玉米之所以获得丰收,全靠县乡技术人员整天“长”在田里,手把手传授技术。他的玉米在采用晚收技术后,亩产达到650多公斤。
在小麦机播现场,记者发现,和往年相比,今年小麦播种机的后面多了一个镇压器。“去年,播种小麦后没镇压,出现了缺苗死苗现象。今年,有了专家指导种麦,明年小麦丰收也有指望了。”
巨鹿县农技人员耿文丽告诉记者,今年她有200多天的时间是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度过的。
为给粮食增产提供科技支撑,今年我省充分发挥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深入开展“百、千、万”农业技术人员下基层、送服务行动,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在小麦、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开展“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活动,并组织专家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农民做好查苗补种、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科学施肥、合理浇水、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等技术工作,还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途径和举办专家讲座、远程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确保技术落实到人到田,指导农民精管、细管、早管,向管理要产量。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
350万亩高产示范方,带动粮食大规模持续均衡丰产“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家的玉米亩产700多公斤没问题。这全靠高产创建示范方的带动。”10月1日,在赵县南白庄村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里,正在收获玉米的张子鱼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