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这样吗?亚洲的城市化果真会如此发展吗?如果不是,如果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率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水平,那么,又应该怎样来评估它呢?
印度的情况不了解,不好说。还是来看看中国的情况。依照这位麦肯锡作者的推算,到2025年,中国的中等收入城市家庭将达到2.8亿个,占全部城市家庭的3/4强。参照他的数据,以三口之家来计算,到2025年中国的中等收入城市家庭人口将达到8.4亿,城市人口达到10.4亿,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到2025年中国的人口如果增长到15亿,那么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4亿,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人口将超过8.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56%。而在200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45.68%。这就表示在未来15年,城镇化率要大幅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更要大幅提高。
且不谈收入问题,以城市化率而言,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到2025年将超过70%的国际组织与机构还真不少。比如,有家知名的国际组织称,到2025年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将达到86%,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2.9%。问题不在这些组织与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及它们计算模型,而在城市化的前提。
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史看,它有两个前提,一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农业的萎缩。当大量工业产品向其他国家出口能够赚取更多收益时,当工业与服务业的比较收益明显高于农业部门时,自然会导致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化率提高。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是在过去上百年时间内形成的对大多数农业人口众多的落后国家所具有的城市化发展条件。现在,当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转型为工业化国家时,是否还具备这种条件呢?也就是说,当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农业人口大国转变为城市人口大国时,是否还可以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呢?
这里不忙下结论,还是来看看事实。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一些高度城市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与出口额落差巨大。比如,日本2006年农产品进口423亿美元,出口20亿美元;同期英国农产品进口458亿美元,出口196亿美元。也就说,一些发达的城市化国家高度依赖农产品进口。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