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立家认为,实现民富民强,是国家的终极目标。现代社会先民富民强才能国强国富。从政治哲学高度强调民富民强是国富国强的基础。提得较高,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稳定社会。
目前国富已不是问题,民强是人民群众根本权利的实现,民强的概念就是权利的概念,没有权利何来尊严。民众的政治参与权、民主参与权,是现代文明最根本的表现。因此,从这个意义来看,提出“公平正义”这种理念很好。缩小差距,增加居民收入,减少社会不公,已刻不容缓。但必须要将它转变为约束性制度与规划,并不断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增加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是关键
张卓元说,现在提出“公平正义、均等化发展、普遍较快增加”这些理念很好,应该能够反映百姓的意见与要求。下一步关键要落实,要建立坚持扩大消费和内需的长效机制,重点是居民消费,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支出,主要是增加改善民生、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投入比例,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的实施步骤与措施。
张卓元认为,目前在公共服务资源分配方面还存在不公平性,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很不合理,支出力度也不够。如国家对医疗的基本投入80%在城市,而且只是让特殊群体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普通百姓享受的优势医疗资源还很匮乏,农村医疗投入更是极少。
中国社科院宏观政策室研究员袁钢明向本报记者表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过去把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有可能牺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个核心问题。提出以人民需求为目标的发展战略,符合实际。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