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的无序、大幅波动,对国际货币发行国尤其是美国的影响,要小得多,深受其害的是那些货币不是国际货币的新兴市场国家。”丁志杰表示,“尽管都是受害者,但受害程度不一样,同时慑于美国的霸权,这些受害者容易自相残杀,而渔翁得利的恰恰是始作俑者美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方,新兴市场国家不能参与国际汇率协调,协调的结果一定会损害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最终博弈的结果可能是无果而终,甚至一损俱损。他认为,危机爆发以来的货币汇率混乱,也表明需要更多的国家参与国际汇率协调。2008年下半年,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突然大幅反弹,成功地改变了全球资本流向,并把危机引向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金融海啸的重要导火索。因此,建立全球汇率协调机制,稳定主要大国货币的汇率,尤为必要。
那么,这一场汇率混乱最终将如何收场?会不会出现一个新的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签署的“广场协议”?两位专家均认为在现有的G20以及其他国际平台上各国加强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理想方法,而通过类似签署“广场协议”的做法最不可取。
丁志杰表示,美国频繁打汇率牌,逼其他国家就范,主要是因为这样做对其影响小,并有美元霸权支撑,所以屡屡得逞。在国际货币金融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都是受害者的世界其他国家如果没有信心与之抗衡,过去出现的那一幕幕极有可能再现。而如果受害者们能团结起来,集体行动,共同约束美国的不负责行为,结果可能就是另外的景象。
至于局势会如何演化,他认为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伴随着汇率博弈的必然是贸易战、金融战,世界经济领域必会狼烟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卷入其中。今天的受害者是中国,明天也许就是日本。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货币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他期待这场货币战收场的最好结果和理想结局是,各国达成共识,国际汇率体系需要稳定机制,汇率不能成为以邻为壑的工具,主要货币发行国必须承担起稳定汇率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汇率稳定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Ⅱ”。他称,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形成一个类似的“广场协议”,那就等于是纵容纵火者,助长不负责任的行为。事实上,在“广场协议”后,日元、德国马克被迫升值,但并没有解决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反是“广场协议”和两年后的“卢浮宫协议”导致日本等一些国家出现过度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酿成泡沫苦果,并承受“迷失的十年”之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