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之后的中国乳业并没有迎来大治。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乳业江湖里仍是风波不断,从蒙牛OMP事件,到三聚氰胺奶粉再度现身,再到圣元“激素门”事件,这两天又爆出了“陷害门”事件。
这起事件还尚未有最终定论,目前公众所了解到的来龙去脉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起恶性营销事件再次暴露出个别乳业公司对于商业底线的漠视。
与乳业业内人士交流,谈起中国乳业层出不穷的“灰幕”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时,有人认为是行业竞争过于激烈,有人会归结于缺乏有效的监管。
用市场竞争激烈的理由来搪塞,无疑是种推脱责任的行为。中国乳业并非一个夕阳产业,正以两位数的年增速蓬勃发展。面对这么一块迅速增长的蛋糕,每个市场的参与者都完全可以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恶性、非法竞争来获得业务增量。
若论监管不力,健全的制度、有效的监管固然有利于企业行为的规范,政府层面也在逐步完善对食品行业的监管体系,但如果都靠这些,市场经济运行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高到难于运行的地步。
其实,如果中国乳企都以内省的方式而不是从外界寻找症结所在,那么这些问题可能早已迎刃而解。从根本上而言,发生这一系列事件的原因在于,一些企业已经完全将商业道德抛诸脑后,要么是无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要么是缺乏对待竞争对手的公平态度。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