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主要是发挥利率政策的收入分配功能。自今年2月份CPI上涨达到2.7%,超过了当时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后,居民实际存款利率由正转负。此后,居民实际存款利率经历了连续7个月的“负利率”,而且程度还在加深。在多数普通人还依靠银行利息来获得资产增值的情况下,负利率对于中低收入者的资产稳定都产生一定影响。有鉴于此,加息也是为了避免负利率对于居民存款的侵蚀。
另外,虽然CPI连续出现上涨趋势,但从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并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而宏观经济运行也没有出现过热迹象。由此来看,本次加息政策的第一目标并非是针对物价上涨压力,而是在实现其他主要目标的同时,释放出一种信号作用,对日益增加的通货膨胀预期产生影响,并对释放通胀压力产生“连带作用”。如本次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别提高25、46、52和60个基点,就是为了吸收长期储蓄、扭转存款活期化趋势,对抑制通胀有积极作用。
当然,本次加息并不意味着年初确定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开始转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还存在种种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要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为主要短期资金来源国的发达经济体,其与中国的利差不断扩大,使得国际热钱进入中国追求套汇和套利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对内部经济金融稳定产生冲击,并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
由此来看,本次加息仍然是适度宽松政策中“度”的调整,进入持续加息周期的基础并不存在。下一步如果房地产调控效果充分显现出来,并且不出现重大的外部因素动荡,预计货币政策仍然会以数量型操作为主。
□杨涛(北京 学者)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