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认为菜价在销售环节放大了
受天气影响,今年江苏蔬菜略有减产。这也是菜价上扬的一个原因。东台三仓镇东萍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丁小东告诉记者,今年蔬菜产量也下降了,他每天蔬菜供应量在7500公斤,远远少于去年的1.2万公斤。盱眙淮河镇蔬菜大户王鹏认为,在蔬菜利益链上菜农得到的最少,涨价效应在销售环节放大,地头涨5分,市民到手就可能涨3角到5角。
江都小纪镇绿园蔬菜生产合作社目前大量上市的大白菜为每公斤1.1元,比去年高0.2元。负责人景东波认为,今年蔬菜收购价普遍高了30%,特别是毛豆高出80%,主要是生产成本上涨带动的。去年1亩地成本为850元,今年至少1000元;去年一个人工30元,现在是35元。泗洪蔬菜大户唐俊也说,今年1亩莴笋成本超过2000元,比去年多出500元。
蔬菜从春天以来一口气涨了几十周了,然而,作为生产者的农民赚得并不多。
目前不少地方菜地租金比普通田块每亩高100元左右,不少菜农认为种菜太累,加上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短缺,他们纷纷改种粮食作物,不少蔬菜园区变成了粮田。绿园蔬菜合作社今年就把菜地的30%种上了麦子。
一级一级批发把菜价抬起来
蔬菜中间商到底是不是获利最多的?以青菜为例,从苏北到南京,第一级大菜贩子垄断了农户和市场之间的通道,他要掏运输费、人力资源管理费、市场管理费税、收购与装卸工钱等成本,一级批发商和菜农的利润都在每斤0.2元到0.3元,第二级菜贩子,除去运输费和摊位租金,依然有0.3元的利润。流动摊贩也从第一级菜贩子那边拿菜,凭借可以深入小区的优势,加价更“狠”,利润为0.9元。换句话说,零售商赚得最多。总体上看,白菜在产地只有每斤0.5元,市民购买时却涨到2元到2.5元。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