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制度
国美控制权之争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对中国职业经理人信任危机的讨论,而目前这个时期,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还并不成熟。
国美争夺战留给中国民营企业的,不仅仅是在发展中如何正确对待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创始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有公司治理架构以及股东与董事局的制衡问题。一位民营企业老板直言,国美事件给他的启示是,他的公司绝对不会聘请职业经理人,而是通过成立顾问团解决公司发展中的问题。所以,如今陈晓的留下,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更多消极而不是积极的影响。
经此国美一役,民企老板们对职业经理人的警惕性势必大增,中国职业经理人遭遇职业冰霜期将更加频繁,为此或许会逼迫职业经理人再次转型。原本,中国离职业经理人时代就还有相当距离,如此一来,恐怕职业经理人之路又倒退了一大步。
回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世界巨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还有后起之秀福特等,他们在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企业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问题。职业经理人制度应运而生,经理人制度使企业管理更加明晰,权责更加分明。但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中国的经理人制度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那一套,因为中国人习惯了集权制,集权制确实在中国体现了强大的创造能力和生命力。集权与分权,如何在中国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黄光裕作为国美的缔造者,无疑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在从家族企业一步步发展为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同时也逐渐增加了责任。中国民营企业一个常见的模式是:职业经理先给人家打工,但不甘久居人下,最终自己出去创业,这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产业升级的制度短板。终将载上史册的国美案例也明明白白地展露了大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信任黑洞吞噬着商业社会的基本伦理。哪个创业者还敢轻易把一生基业托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