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4月底出台限购令后,国庆前后包括深圳、厦门、上海、宁波、福州、杭州等多个城市也相继出台了不同程度的“限购令”,再次对市场需求予以围堵。本埠“限购令”也呼之欲出。
如今楼市调控,新政迭出,烽烟四起,你方唱罢我登台,乱花渐欲迷人眼。“国十条”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于是“问责制”、“限购令”等纷至沓来,急急如律令。“限购令”出台,楼市在“退烧”——如深圳10月9日全市新房成交仅53套,较之10月1日的656套暴跌92%,较之9月份的日均180套下跌70%,让公众似乎看到“一线天”。可是,“深圳新政”能走多远?“限购令”能否釜底抽薪,让中国楼市走出泡沫泥沼?仍未明朗,有待观察。
在缺乏规则意识的背景下,法治政策与钻空子就像永远也玩不完的猫鼠游戏,任何政策都经不起亿万人、千百次的挖与钻,“限购令”恐怕也难逃千疮百孔之厄运。为了追逐利益、规避政策风险,一些人婚可“离”、家可“散”,还怕区区一户一套的“限购令”?从技术层面,“限购令”虚弱得不堪一击。
用强硬的行政干预,硬生生打压市场需求,抑制炒卖,从而起到楼市降温、楼价平稳的作用,此为“限购令”之初衷。且不说楼价与需求之间是否存在如此简单的线性关系,退一步说,真的出现这种局面——楼价跳水、楼市萧条,且不说找不到出口的巨额游资何去何从,开发商坐得住吗?银行坐得住吗?
经过多年的利益勾兑,开发商、银行等相关方早就抱成一团,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了。虽然在利益面前,各自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让他们明白在关键时刻,互助互利才是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优势策略。开发商的利益暂置一旁,先说银行。虽然“国十条”4月份就出台,但截至6月底,华夏、建设等8家银行向开发商发放的贷款高达9009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两成。银行与开发商成了同穿一条裤子的“难兄难弟”,他们对旨在打压楼市的调控能心悦诚服吗?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