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连续报道了行政及垄断行业收费乱象,银行、物业、收费站、火葬场等乱收费问题再经曝光。报道说,“各种各样的乱收费,蚕食着改革发展的成果,已成为压在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
说“各种各样的乱收费,蚕食着改革发展的成果,已成为压在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毫不为过。对此,我们从近年来媒体曝光的许多令人惊骇的收费数字中,不难得到一个直观、深刻的印象。
如教育乱收费,据教育专家保守估算,2004以前的10年间,全国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再如电信乱收费,全国政协委员陆锡蕾透露,“全国60%以上的移动电话用户和小灵通用户遭受过电信服务欺诈性收费。平均每年每门30元,照此估算,全国每年产生的电信欺诈性收费高达70亿元以上”。而这些显然远不是行业乱收费的全部,还有我们熟悉的银行、医院、公路乱收费等。
乱收费无所不在,根源何在?答案其实也简单,即支撑乱收费背后的权力乱,而相应的公民权利较弱。这一点,行政乱收费最为明显。正如有专家指出,“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存在的重要目的就是罚款”;“哪些部门、项目可以收费,收费金额为多少,基本上都缺乏监督,社会群众、新闻舆论和人大等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干预”。
在垄断行业乱收费的背后,权力的强势同样明显。一方面,但凡乱收费盛行的行业,往往有着某些背景,甚至干脆依靠行政垄断维持。另一方面,囿于与垄断行业存在的千丝万缕利益关系,政府权力部门对这些垄断乱收费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痛下杀手”。试想,这些年各地对教育、医疗、银行、电信等乱收费现象的揭露何其繁多,但真正因此被查处的校长、院长、行长、经理,又有几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