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0月13日电(记者田建军)我国水资源调配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水北调工程,“十一五”期间工程建设、库区移民和治污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部分完建工程防洪和水资源调配效益初显,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按期通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又是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示范工程,2002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根据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的工程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南水北调工程将实现通水目标,其中东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大批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如东线穿黄、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工程,中线膨胀土试验段、黄河以北至漳河段、黄河以南段、引江济汉、天津干线段部分工程项目,以及世界最大规模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段等。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已顺利加高至176.6米新的设计高程。采用世界先进盾构技术的中线穿黄工程首条隧洞顺利穿越黄河底部。湖北兴隆水利枢纽开工且同年实现截流,极大地推进了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开发。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批复设计单元工程84项,概算核定总投资约1405亿元,占已批复可研报告动态总投资2289亿元(不包括东线治污和中线水源地保护投资)的62%;截至2010年7月底,下达投资865.5亿元,完成投资574.7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38%和25%。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