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改革目标,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必须在破除行业垄断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有让所有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市场机制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企业竞争具有了不小的空间。但是一些重要行业对市场资源的垄断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行业垄断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障碍。而且近年随着内外部环境对经济增长压力的不断增大,行业垄断有更为集中和强化之势。比如目前饱受诟病的石油、电力、银行、电信、铁路运输等行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垄断经营。鼓励民资进入的政策出台了不少,可要真正进入垄断行业,民资仍需面对各种看不见却摸得着的“玻璃门”或“弹簧门”。
垄断天然排斥竞争,扼杀市场活力。一方面,一些垄断性国企凭着对社会资源占有的绝对优势,获取大量垄断暴利,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与之竞争,更无机会成长壮大。另一方面,因为没有竞争的压力,垄断企业在管理以及效率等方面进步缓慢,尽管一些垄断企业规模越做越大,有些甚至在世界企业排名中已相当靠前,但若论内在实力和效率,能与国外大企业平起平坐的却少之又少。
垄断行业对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方式,更容易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出现扭曲和浪费的问题。所谓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等无形手段,实现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其中价值规律作为客观存在的准则,会对社会经济活动起到一种天然的调节作用。垄断行业的经营,则往往因为政府的有形之手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信号失灵,造成投资利用效率不高甚至资源的严重浪费。以目前很难扭转的产能过剩为例,有不少就属于无视市场变化,盲目追求G D P增长而导致的资源错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