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铁矿石谈判要拿下一个合理价已相当困难。不过对中国而言,价高价低已不是头等大事,借机建立一个新模式更具战略意味。
“统一铁矿石定价”的口号承载了中国这个国际铁矿石最大买家此刻的复杂心情与切除顽疾的决心。一连8年,我们都在忍受矿商们无情的盘剥。三大矿商垄断着全球七成铁矿石资源,微弱的“中国诉求”淹没在矿商年复一年的暴利中。有数据显示,仅仅去年,中国钢企们就为此一项原料多付了1800亿元。
痛定思痛,产业界已深切体会到,长痛不如短痛,建立一个新的中国式定价模式已超越了价格本身。如果不能获得更低的价格,就不如借机整顿铁矿石市场。如果对混乱的贸易市场放任自流,悲剧还会继续。
“统一定价”要达到几个目的:其一,现货矿逐步退市。长协矿与现货矿并存是一大怪现象,尤其今年以来,矿商们为制造需求繁荣的现象,大量向中国推销现货矿,令本就艰难的谈判尽失筹码。中钢协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现货矿占进口总量的比重居然高达近83%。这种价格双轨制无疑是大量投机、炒作行径滋生、泛滥的“温床”;其二,国内需求拧成一股劲儿,增加谈判话语权。矿商们说一不二依仗的是垄断地位,相较之下中国钢厂太过分散。今年就出现了小钢厂各自为政,被分头击破的状况;其三,为缓慢的钢铁业兼并重组制造市场机会。
不过,更加现实的问题是,“统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手段。首先,代理制面临执行的现实困境。诚如罗冰生所叹,代理制并非刚刚出台,但进展缓慢。无论是大钢企、贸易商还是小钢厂都不买账,因为其中的油水太多。其次,谁来监督代理商?怎样保证中小钢厂也能享受到公平的价格?另外,中钢协只是一个行业组织,对于会员尚有约束力,而对于非会员恐怕就鞭长莫及了。整顿铁矿石贸易刻不容缓,也许,这一行动需要从立法的高度来护航。
责任编辑:cprpw